Anonymous 发表于 2023-12-9 14:22:17

孔子对人生经验的总结

《论语·为政》中有一句话是孔子对其一生学问经验的总结:吾十有五,而治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这句完整的话是孔子对其一生做学问的经验总结,流传最广的就是“男人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”。立的是男人安身立命之本,不惑的是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,不再受外界的迷惑。孔子认为,从15岁开始求学,到三十岁,历经15年才能算学有小成。通过前面15年在学海的浮沉,学识的积累,到30岁为人生一个新的阶段,基本可以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三观,即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这是人生安身立命之本。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,这种感叹在《论语》中也不列外,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”,就在孔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,他又给他自己,给他的学生,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一种描述,他说自己是“吾十五而治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这是孔子感叹光阴易逝之外,对自身总结而告诫劝慰后世子孙做人总则的一句话。“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”,这是李白的感叹。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这么一段时光,岁月流淌过去,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镌刻成什么样的模样,成为我们的不朽,成为我们的墓志铭,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,但是一切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,从一个自然人,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,这就是学习的起点。孔子的“十五治于学”,这可以说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,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。孔子自己经常说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”。他说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,我只不过就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,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,一直认真地学习而已。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,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,但是像我这么好学习的人确实很少见。这就是他十五开始向学时候的心情。孔子的这段话其实并不是你认为的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……,七十古稀、八十耄耋,除了感叹光阴易逝之外,重点意思指: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不能一下子完成,不能搞突击,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,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;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,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,而不是勉强去做。文章作者:汀水 版权归作者所有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孔子对人生经验的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