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小区门口又有一家新的店铺开业了,从阳台上看了一下,农产品特供,门口排了很长的队伍,看年纪基本上都是大叔大妈,应该是头天开业有优惠活动,极有可能又要派送很多东西,周末老年人大多不用带孩子,估计多半会去凑个热闹。 这已经是不知第几家新的店铺了,真正是铁打的居民流水的店,一年下来同一个位置能换好几个店铺,这个月卖农产品,下个月就变成了一个足浴店,再往后又成了一家房屋中介,你来我往,比四季更替还要快。 每家店铺开业都会搞活动,或者是冲多少送多少,或者是买满多少减多少,又或者现场购物直接赠送另一件商品,更有甚者,有一次一个水果店开业当天去店里的人,不管买不买只要去看看,就可以人手一份随手礼,免费赠送一小盒水果! 这种时候往往是老年人的乐土。年轻人大多都在上班没有时间关注这种店面,即便是周末也可能在陪孩子上课外班。老年人就好很多,工作日小朋友们要去上学,他们送完孩子本就无事可做,到了周末时间更是宽裕,因为周末孩子往往都被父母带走了。于是你会发现,每次新开业的店铺,一定是老年人先去光顾。然后他们负责把消息传递到各个小区,各个单元,像极了地道战里看似无辜实则是地下党联络人的那些老农! 但是只靠开业几天送送礼品,或者搞搞大酬宾,如果经营的不是社区居民所迫切需要的,多半也撑不了多久。因此,过了几年之后就会发现,经过几轮更替真正留下来的,都是跟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受大环境变化影响不大的行业,用金融行业的话说,叫做“弱周期”。比如说超市、理发店、诊所或药店、干洗店、早餐店,这些经营瓜果蔬菜、米面粮油的,为居民健康、饮食出行提供便利的。有的做的还很大很久,直接同品牌在别的地方开分店了。 有一家小店很有意思,它为什么能“活下来”我一直觉得很奇怪。一个主要卖高炉烧饼的小店铺,面积大概有不到十平方大小,老板是一对夫妇,看年纪应该跟我爸妈差不多。烧饼还有配菜,有垛子羊肉、豆腐串、土豆丝、香肠、卤蛋之类的。 图片 神奇的小店面 这家店是去年底过来的,它之前从去年疫情开始将近一年时间里换了三家店。记得第一个是卖香葱大饼的,刚开始生意好的很,每到饭点队伍都排很长,后来据说用的油不太好,慢慢没人去了。第二个是卖香酥鸡的,我还去那里参加活动买了一只,25元买一只送一个同等价位的抵用券,结果没等我后面再去使用那张券,它就不见了。第三个是卖凉皮的,很有名的一个加盟牌子吧,也是活了一个月就没声音了。这个高炉烧饼是第四家,从去年底活到现在。 说它奇怪主要是想不明白。这家店门口平时没啥人,到了饭点排队也不长,店员就他们夫妇两个,男的负责在炉子里烙饼,女的负责售卖,我没见多忙碌。一个烧饼2元,加菜4元,加肉10元,这一天得卖出去多少烧饼才能够交的了房租,还能够盈余?难道它有那个公司的批量业务?很费解。 不过,有一次我晚上快九点加班回去,路过这家小店想买几个烧饼,老板一个人在,左手拿着烧饼夹着羊肉,右手划拉着手机好像是在看小说,看我过来,他微微抬头,瞟我一眼说,我马上打烊了,就剩两个,多了没有,说完继续看他的小说,仿佛我并不曾来过一样。 那一刻,我忽然觉得卖烧饼的也有它生存的道理,也有它怡然自得的权利。我也好像明白了它能够“活下来”的原因。作者:还能坚持读书
|